菜籽油的全产业链构想 2019-09-08 [行业资讯]
菜籽油的全产业链构想
▲7D菜籽油引起人们的关注 李晨摄
▲功能型7D菜籽油生产加工技术在湖南的示范工厂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供图
■本报记者 秦志伟
一年前,四川壤巴拉慧科生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壤巴拉慧科公司)技术员吴双并没有想到,他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引进开发的一款高原绿色菜籽油“壤巴拉慧科”上市不久便供不应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这款高品质菜籽油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盈利,还改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这正是油料所所长黄凤洪所期望的。“壤巴拉慧科”的问世,“功能型7D菜籽油生产加工技术”功不可没,这是黄凤洪及其团队近年来主推的技术。
不过,对于整个油菜产业,黄凤洪有更长远的构想。他告诉《中国科学报》,未来要构建功能型7D菜籽油产业体系。具体做法是:从品种、生态、原料、技术、产品、品牌、服务、文化等入手,建立油菜全产业链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模式,依靠功能型7D油打造国油品牌和文化,建设科普宣传与服务体系。
连“点”成“链”
对于油菜产业而言,品种、化肥、技术等要素都非常重要。黄凤洪认为,如果考虑到成果转化,它们各自都能卖钱,但这种点式转化并不是黄凤洪所要的,“现在的成果需要链式转化”。
黄凤洪所说的链式转化,即全产业链转化。以优质油菜产业链为例,包括品种、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市场及品牌打造和后期服务等。
听完黄凤洪的介绍后,前来调研的中国工程院“‘质量兴农’重要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汪飞杰的第一反应是,“相当于打包服务,明码标价?”
“对,就是要提供产业技术系统化解决方案。”
黄凤洪的想法是基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地点在乡村这一特点,“原来成果转化都是在城镇,提法是城乡融合;现在要解决乡村问题,就是空心化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他认为,新形势下,油料所的科技创新形式、技术转化形式需要再造,目的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即以乡村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组织的构建。
在黄凤洪看来,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最基本的着力点和功能单元。但这个主体怎么来构建?“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调研,我觉得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的微观企业主体,这就需要‘4+1’工程。” “4”是指乡贤、乡级政府、乡民和乡土文化,这四个部分构建完后,“1”就是科技如何驱动,解决区域特色产业的“卡脖子”技术。
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联合攻关,我国油菜品质提升为“双低”优质品种。
然而,“优质未能有效的优用”的现状让油菜产业从业者非常着急,具体表现在优质品种生产不出优质菜籽、优质菜籽加工不出优质健康油。
为此,黄凤洪团队研发出了功能型7D菜籽油加工技术。所谓“7D”,是指7项独创核心技术。油料所副研究员刘昌盛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与传统榨油工艺相比,新技术在工序上减少50%以上,具有绿色高效、全程自动控制、无化学添加、无三废排放等特点,能耗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目前,该团队已研发出日处理5吨、10吨油菜籽等不同规模的高品质浓香菜油产地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并在全国20家油料加工企业推广应用。该技术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十大创新推广成果。
按照黄凤洪的构想,通过“4+1”工程,最终要做到“四间(尖)真情”,即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最后到达心间,实现品牌文化的提升。
立足实际
黄凤洪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中国人吃上好油的同时,实现我国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但我国食用油日均消费量达70g/人,远高于国家膳食推荐标准25~30g/人/天,且饱和脂肪酸食用油消费比例高,食用油过度消费和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特别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慢病的重要诱因。